汽車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而當人們享受駕車所帶來的樂趣及種種好處時,伴隨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除了一般顯而易見的道路交通危險因子之外,還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潛在威脅。

車內有毒物質不可不重視

2002年底,中國北京一位車主因其購買的一輛高級SUV車內甲醛含量嚴重超標,出現了大量脫髮、掉眼淚、頭暈腦漲、晚上睡眠不佳等症狀,後因為身體不適進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甲醛接觸反應」,最後法院裁定車主勝訴。

賺錢.jpg

 

諸如此類由車內空氣污染引發的官司持續增加,近年來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汽車、尤其是轎車是一個空間比房屋更加狹小、污染源比室內更加多樣的封閉式空間,因此車內的駕駛人和乘客所造成的暴露污染將比在室內造成的污染更加嚴重。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對此進行了持續的研究,2009年9月,在有毒物質領域享有聲譽的非營利性環境保護宣導組織:生態學中心(Ecology Center)發表了其「2009年汽車有毒化學物質報告」,其結果令人感到驚喜。從2007年該組織對汽車內部環境評分以來,這是第一次美國汽車製造商的產品在所有評估車輛中含有最低標準的有毒化學物質,其內容也可讓我們對目前市售車型車內的有毒物質含量高低有所認識。
消費者保護組織持續關注

國外專家證實新車在出廠後的六個月內,車內有害物質將持續釋放,這將對車內人員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而在這些物質中,以苯、甲醛、甲苯、二甲苯等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最大。

請點:如何解決新車味道問題

苯是國際公認的高毒致癌物質,對皮膚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可引起中毒。當吸入高濃度的苯蒸汽時,可強烈作用於中樞神經而很快引起酒醉狀,痙攣,疲乏無力,昏睡等;嚴重者可因呼吸中樞痙攣而死亡。甲醛是中等毒性物質,對人體的眼部及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刺激性;甲醛急性中毒可以引起眼淚、眼劇痛、喉癢、咳嗽、呼吸困難及窒息,同時全身軟弱無力、多汗和頭痛;慢性中毒可導致消化障礙、興奮、視力障礙,甚至神經麻痹。尚在發育當中的孩童若曝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之下極易受到傷害,這些化學物質在汽車內部釋放的可見的證據是一層霧狀薄膜,有時候會在擋風玻璃內側形成霧濛濛的一片。當汽車內部塑膠和紡織材料中的化學物質蒸發後會凝結在擋風玻璃或車窗上,這樣的現象在溫度越高的情形下產生的速度越快。

除了車內的化學物質,汽車冷氣空調也有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發霉長黴菌。(據調查,有超過80%的汽車車主有過吹冷氣有霉味的經驗。)

有聽過「黴菌性鼻竇炎」嗎?

黴菌性鼻竇炎.jpg

【本報竹山訊】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莊碧焜,最近兩個月發現六例「黴菌性鼻竇炎」。他說,患者不須吃抗生素或抗黴藥,只須以內視鏡作二十分鐘手術就能治癒。

莊碧焜說,通常六十多歲以老人,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血友病等,都是「黴菌性鼻竇炎」好患者。但三到四月診斷出二男四女,都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問題,年齡層平均五十七歲,最年輕才四十五歲,居住環境既非沼澤地、也非長期處在油煙間,引起黴菌性鼻竇炎,值得進一步研究。

四十五歲的患者劉富洲,十五歲時就發現鼻子經常鼻塞,有鼻膿、流鼻涕及頭痛,甚至記憶力減退,因害怕開刀治療,所以只到小醫院、診所求藥,卻一直沒有改善,直到最近友人到竹山秀傳醫院接受開刀治療成功,才鼓起勇氣求診。

莊碧焜告訴他患了「黴菌性鼻竇炎」,吃藥不管用建議開刀,他於一日赴醫院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住了數日現已解決沉。他指出,通常患者易被誤診感冒引起或一般鼻竇炎,而給患者吃抗生素,這種病雖可施以抗黴藥,卻因鼻竇深處難以治療,且抗黴藥易危及肝臟,採鼻內的內視鏡手術只要二十分鐘,就能根除病灶,且無復發紀錄。最特殊的是一名六十多歲婦人,門診時呈現症狀包括頭部腫塊,在手術切除黴菌後,竟然頭部腫塊慢慢縮小了。

他表示,在法國醫學中心資料顯示,一年只有十五個病例,為何竹山地區最近診斷出六名病患有「黴菌性鼻竇炎」,懷疑大環境轉變及體質轉變所致,真正原因須進一步調查分析。

所以很多車友的愛車平常捨不得開,長期放在地下室「保護著」,殊不知這樣反而更容易潮濕發霉長黴菌,而若您的同乘家人有糖尿病或洗腎病患之類的人,因為免疫力比較弱,特別容易感染黴菌性鼻竇炎,千萬小心,建議平常要把車多開到太陽底下曬一曬,或至少要放置能消滅黴菌的環境淨化器,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re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